激发自治活力 共创美好家园
近年来,体育东路社区居民委员会立足自治本位,以党建为统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创优治理为目标,多措并举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卓有成效地进行了社区治理实践探索,社区自治活力显著增强,走出了一条城市社区治理创新之路。
一、抓核心、夯基础,构建社区工作新格局。
一是优化组织结构,夯实“主心骨”。体育东路社区严格按照换届选举政策法规和纪律规定,按清单、按制度、按程序完成了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顺利选出新一届居委会班子成员。目前工作人员整体水平呈现出结构优、学历高、年龄轻的优良状况。作为武陵区首批设立党委的社区之一,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2020年10月份以来,社区党委有序接转“三供一业”国有企业移交党员91名,社区党员总人数达320人。为合理调整原有党组织设置,针对开放式小区无物业管理、棚户区低收入家庭和困难居民集中、居民群众要求棚户区改造的呼声强烈等现象,社区在轴承厂小区成立党支部,通过开展“星级党员”、“十星居民”系列评选活动,小到日常环境卫生、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特殊人群的管理、疫情防控,大到即将启动的新一村棚改项目的倒房回迁,将党建工作触角延伸至社区的每个角落。
二是加强学习教育,汇集“大智慧”。社区坚持用学习教育带动党员、用集体活动凝聚党员、用真情关怀感召党员,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每个季度利用多媒体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学习讨论;每月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学习一次,在活动室、楼栋里、党员家里交流思想感情,并把党内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通过社区智慧党建平台,定期组织党员开展社会意识形态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通过主题鲜明、广泛参与的形式,提升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好节奏进程,力争做到规定动作到位,自选动作多彩,工作成效明显。
三是创新工作方法,供给“新经验”。近年来,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意识不断提升,得益于社区积极探索践行“234”工作法,社区自治活力得到明显激发,社区自治功能得到显著增强,社区治理创新取得良好成效。“2”指的是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和优秀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社区一直注重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建设起服务型党组织,成立了五个网格党支部,两个小区党支部,选举产生了25名由热爱公益事业、热心为居民服务的社区领军型人物和部分在职党员组成的支部成员。同时,通过宣传“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田工同志的事迹,掀起了一股股“远学雷锋、近学田工”的社区志愿服务热潮,把武陵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浪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3”指的是大力践行“3+N”的治理模式,筑牢自治基础。每个网格建立一个党支部,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管理员并兼任党支部书记,每个网格党支部的N名党员为网格协管员,带动网格内社会组织、兴趣小组和志愿者群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真正做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走出了一条社区治理创新的新路径;“4”指的是社区通过打响便民、快乐、温馨、和谐4张社区名片,认准完美社区建设发展的终极目标和方向,有效提升了居民自治水平。
二、抓创新、细服务,呈现社区治理新气象。
一是心系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立足辖区开放式小区多、居民自治意识弱、管理难度大的特点,积极探索党员示范引领新机制,将小区党建与居民自治有机结合,由小区党支部牵头抓总,引导小区业主成立自治委员会,制定居民公约,通过党员大会民主投票,社区党委把关,高质量选出一批党性观念强、责任意识强、家庭和谐氛围好、服务群众心态好、组织协调能力好的党员中心户和“星级党员”,负责联络党员、政策宣讲、服务群众等日常工作,带动广大居民共同参与疫情防控、众创平安、服务民生、矛盾调处等社区治理事务,实现以“中心少数”带动“绝大多数”。
二是为民解忧,做群众的“知心人”。充分发挥辖区内全国道德模范田工、全国最美志愿者姚跃林的榜样引领作用,先后组建“学田工小分队”、“田工爱心屋”、“田工道德讲堂”、“姚跃林工作室”等社区教育示范阵地,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和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田工爱心屋”成立以来,收到各类捐赠资金、物资共计30多万元,受助群众达400多人次,“田工道德讲堂”开讲300多场次,参与党员群众达2100多人次;“姚跃林工作室”吸纳固定成员16人,自发性志愿者达200多人,调解社区纠纷500多起,为群众办好事2100多件,被居民群众亲切地称为“解难帮困110”。在榜样的激励下,守望相助、共建共享成为社区居民的共识。
三是以民为本,做群众的“暖心人”。聚焦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社区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烦心事、揪心事,居民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显著增强。针对残障儿童照料难题,社区创办东城阳光家园,家园致力于提高16—54周岁、中轻度的智障人士的认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劳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努力,家园已逐渐形成了机构健全、设施完善、服务到位的良好局面,12年来共托养残疾人62名,帮助9人走上了工作岗位。2011年被省残联评为“残疾人之家”、2013年被中残联授予全国“阳光家园”示范机构、2018年被省残联评为湖南省4A集中托养机构。针对入学儿童接送难题,社区成立四点半学校,提供课业辅导、阅读指导、文化娱乐等各类照料服务,有效解决了部分家长的后顾之忧。针对辖区老年人多的情况,社区搭建老年人活动室,开设棋牌室、阅览室、餐厅等,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针对生活困难群体,社区创办慈善超市,困难群众可凭爱心券领取米、油等生活必需品,解决日常生活所需。针对居民群众文化需求,社区定期举办“社区文化节”“我们的节日”等各类主题文化活动,在社区活动中增进邻里情谊、和谐邻里关系,社区成为辖区居民“舒心、暖心、贴心”的家园。
三、抓稳定,促民生,营造社区保障新环境。
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每一个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近年来,社区大胆创新,整合资源开展多网联防,通过发挥驻片单位、居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三支队伍的作用,开展群防群治,形成了“小社区、大治理”的局面。
一是让驻片单位融进来。与驻片单位交警二大队、市政公司、市老干部局活动中心、市经投资管公司等单位,建立互联互通“四双”机制,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在众创平安、服务民生、矛盾调处、结对帮扶等社区治理事务中争当主角,定期开展服务,真正融入社区大家庭,实现了区域党建统筹联动、融合发展,为社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让居民自治组织活起来。回归社区自治是完美社区建设的本质,这方面体育东路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如绿岛小区曾因没有物业管理,成为了违章建筑较多的“荒岛”,因拆违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2010年开始,社区引导小区业主成立业主自治委员会,制定居民公约,开展业主自治,引导居民从被动拆变主动拆,目前小区环境干净整洁、清爽有序,小区又重新恢复“绿岛”之名,成为了全市4个开放式示范小区之一。
三是让社会组织实起来。社会组织是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重要力量。为此,社区积极整合辖区资源,鼓励、引导姚跃林工作室、武陵红老党员志愿服务社等社会组织,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面向社会,服务基层,充分发挥辖区内社会组织特色服务作用,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搭建居民参与平台,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全面推动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