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地名故事:光明巷
在城区众多的社区中,有个以“光明”命名的社区声名远播,它就是武陵区城西街道办事处光明巷社区居委会。
观音巷内观音寺
光明巷原名观音巷,因巷内曾有座观音寺得名。清嘉庆《常德府志·秩祀考》有记载:“观音寺:县治(原大兴街边云程巷)西一里。宋乾道间建。明洪武二年重修。”由此看来,光明巷的历史文化渊源厚重。
观音巷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已是满目疮痍。当年除了四川会馆开办的西蜀小学还比较完好外,观音寺也成了“吊脚楼”。那时候的观音寺已经破烂不堪。进寺后绕过供奉观音菩萨的神龛。后面有块很大的“棚户区”。 这里寄存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分上下二层搁置的寿木棺材约百余副。它们大多数精雕细琢有不同的“福禄寿喜”图腾。尤以“一封书”式的棺木最受文化人青睐。
人文聚集的风水宝地
光明巷社区自古就是儒家聚集的场所。府学、府文庙、鼎文阁(现育英小学和老年病医院)的大门都座北朝南面向笔架城,背后是著名的火星池(现人民路华云宾馆)。清嘉庆《常德府志》有记载:“火星池、府学后。昔传有火星坠其中。”
古代的封建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从这里走出许多的仕途者:宋代的柳拱辰一家走出许多进士,人称“五柳”;明代出了个太常寺卿龙膺;明末又走出内阁首辅杨嗣昌为代表的杨氏文人群体;清代还出了陈启迈、胡统虞、余泽春等文人雅士。光明巷的西北面曾经有座久负盛名的牌坊,它就是清朝乾隆年间,朝廷赏赐给杨嗣昌儿媳袁氏为“恭人”的杨家牌坊。
在如今的筆架城上立有一尊“魁星点斗”的塑像。他高举神笔,专为常德籍文化人金榜题名,也示意光明巷社区是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阳光普照光明巷
为了纪念解放后的常德获得光明,新政权刚刚建立时,观音巷就被改名光明巷。记得那是1954年全市开展扫盲运动的时候,扫盲课本第一课的第一句就是:“我家住在光明巷……”一时间,满城街巷的爷爷、奶奶们戴上老花镜,书声朗朗。光明巷从此名声大噪,家喻户晓。但仍有一些老太太唠叨,这个巷名隐喻有观音菩萨普照光明之意。理由是黄山山顶的观音寺被雷击毁后,更名光明顶。
繁华的城市中心社区
光明巷是条小巷。它南起人民路,北抵新西街。一侧是工商银行常德分行,另一侧曾是酒楼和居民住宅。光明巷居委会新建的集劳动就业、党员教育、居民学习、健身娱乐、学生培训和爱心超市等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大楼就设在隔壁的鲁家巷。它背靠昔日的观音寺,与社区居民长相守。
建国六十多年来,光明巷社区已是个常住人口7210人,流动人口550人的大社区。如今的光明巷社区已拓展到东自武陵阁广场,西至北风坡,南起笔架城,北抵新西街。完全是个今非昔比,地大物博的繁华城市中心社区。
红色的记忆
光明巷社区为常德的近代革命史浓墨重彩地添上了好几笔。辛亥革命时期,居住在杨家牌坊的陈孝骞、梅景鸿联络数十位青年响应武昌起义,他们在常德考棚(原市公安局)成立了“常德军政府”。火星池后面的火神庙在新文化定位下栉风沐雨再出发,将武陵县官立高等小学堂迁到原朗江书院故址(葫芦口巷)改名“常德县中”。它就是常德市二中的前身。
民国初期,家住铁家桥巷尾(现聂饺饵店东侧)的余曼贞取“巾帼不让须眉”之义改名为蒋胜眉,她的女儿就是丁玲。当年蒋胜眉母女同在“常德女子速成师范学校(现人民路老年病医院对面)”学习。蒋胜眉读师范班,丁玲读幼稚班。蒋胜眉当年不仅组织“天足会”,喊出“妇女不敬神,不缠足,不梳粑粑头”、“还我天足”的口号。还抚育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革命作家丁玲。
1950年常德刚刚解放,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与刘伯承元帅来到常德,他们驻扎在白云中学(现老年病医院)指挥了一场解放大西南战役。
令人瞩目的先进社区
光明巷社区是个令人瞩目的先进社区。它在“小巷总理”原总支书江菊英、现总支书何凤和居委会主任易辉的领导下,始终带领社区的党员和群众认真学习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夯实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先后组建了由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社区义务夜巡队、家政服务队、法律服务队、光明学生家园服务队、未成年人教育服务队等8支志愿者队伍。通过创办社区医疗、社区幼儿托管、学生家园、关怀老年人等8个社区服务项目,极大地增强了党组织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而多次受到武陵区、常德市、湖南省乃至全国有关部门的表彰,令人叹为观止。江菊英老人被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称号。倘若有别的居委会工作人员办事不给力。就有市民上网要求他(她)们到光明巷社区去观摩学习。
“三改四化”前的光明巷
“三改四化”后的光明巷
如今的光明巷社区色彩斑斓,流光溢彩。是个聚集金融、教育、军事、医疗、商贸、餐饮和文化娱乐的中心。早晨走近铁家桥巷,可品尝到特色早点;上午走进鲁家巷,可观摩居委会里忙碌的身影;中午走进光明巷,可享用本土的佳肴;下午走进上老鸦池巷,可欣赏“黄漆匠”用古法烤制精美的钓鱼器具;晚上贴近北风坡,不妨莺歌燕舞高歌一曲。总之,无论你走进这里的哪条小巷,街坊邻里都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那些“小巷总理”。让你品味到社区的许多动人故事。感受社区的脉搏,如同感悟她的变迁。
(供稿:何绍喜 曹先辉)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