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地名故事:鸡鹅巷
清朝雍正年间,有位叫高纲的辽宁人,千里迢迢从关东来到洞庭湖西部走马上任常德知府。常德城里的文武百官个个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在如今民主街与和平街交叉路口的当年常德府署衙门内,大摆筵席为知府大人接风洗尘。号称此席为“满汉全席”。
湖乡野味的“满汉全席”
这桌“满汉全席”可忙坏了座落在百街口美食街“春申楼”酒楼的伙计们。他们忙碌了一整天才将整桌筵席制好。随后,酒楼的全体人员列队抬着各式菜肴,浩浩荡荡地沿途游街示众。队伍经过道门口、汉寿坊、楚西名郡坊、府坪街送进知府衙门。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色泽金黄的叉烧烤天鹅。它由主厨用铁叉杠在肩上作前导,其余的菜肴用特制的竹篾花篓扛抬着尾随其后。沿街散发出的香味令人谗涎欲滴。
筵席分为“十八大,八小,十二圆碟,四高桩,十鸳鸯,四点心”。“十八大”是百鸡朝凤(由山鸡、竹鸡、鹧鸪、斑鸠等野鸡类汇集制作)、魚翅银耳、叉烧烤天鹅(即野鹅)、挂炉烤野鸭、剥皮野鸡、奶汤柳叶鯽、子龙脱袍(用鳝鱼为主料的传统湘菜)、洞庭金龟(即甲魚)、四季发财(才魚火锅)、步步高陛(将竹笋雕刻成宝塔型)等等,当然少不了湖南特色菜红烧肉和必不可少的红辣椒。“八小”是冰糖湘莲、蘑菇炒冬笋、鲜藕野鸡片之类。“十二圆碟”是各种冷盘和拼盘。“四高桩”是装有去皮的家菱果、荸荠等水果的高脚碟子。“十鸳鸯碟”是中间隔成两半的小碟,一半装花生米,一半装瓜子,每人一碟。“四点心”是全席共上四次点心。
这种官府筵席是边吃边上菜,边撤菜边换菜的“撤席”。堂倌端着菜盘子飞快地穿梭往来,不时地叫唱着菜名,还递上供客人揩嘴的热气腾腾毛巾。整坛的陈年特酿“德酒”被抬了进来,散发出馥郁味浓的酒香。席边端坐着手操扬琴、琵琶、三弦、京胡、二胡、板鼓等乐器的乐手。浓妆艳抹的歌伎演唱着闻名遐迩的常德丝弦“刘海砍樵”、“刘海戏金蟾”、“四大景”、“剪剪花” 等曲牌助兴。新上任的知府大人对常德的美酒、佳肴和雅韵赞不绝口,做梦也想不到常德竟有这么多的湖乡野味,制作出这么多举世罕见的美味佳肴。情不自禁地哼起刚刚学来的“不愿进朝当驸马,只要蒸钵炉子咕嘎嘎。”的常德民谣。
鸡鸣鹅叫的鸡鹅巷
高知府到任后几乎每天醉生梦死,很少升堂问案,毎天思索的是如何的吃喝玩乐,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只是每天早上天还未亮,他在朦胧中就被不远处传来的隐隐约约,此起彼伏的“喔喔!哦哦!”鸡鸣鹅叫声闹醒。他觉得十分奇怪。于是披衣起床,改官步走马步,迈出衙门看个究竟。原来这些声音都是由衙门外西侧约一百五十步的小巷传过来的,方才知道这是一条专卖野鸡、野鸭、野鹅的小巷子。它就是久负盛名的“鸡鹅巷”。 此时此刻,知府大人恍然大悟,原来每天享用的佳肴,其原料都是从这条巷子采购后烹饪的。高知府是位博学多才,文采风流,善于采风猎奇的文化人。遇见这么新奇的事,知府大人当然会不耻下问,细细地打听,他寻访了好多好多当地的人,了解到这条小巷子还流传有许多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传说:
长老说,史书上似乎有记载,鸡鹅巷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它是专为明宪宗第十三皇子朱佑枢居住的荣王府养鸡喂鹅的地方,因而得名鸡鹅巷。高知府听后摆摆手说:“荒谬!荒谬!史书上有记载,荣王府邸就在巷北不远处坐北朝南。若在王府大门的正前方养鸡喂鹅会大煞风水,此说法理由不充分,证据不足,无‘法’可依。”
老妪说,从前巷里住着一位老太太。有一天下大雨,老太太听见门外有叫声,开门一看,是一只鸡和一只鹅在屋檐下面躲雨,就把它们抱进屋里。第二天,只见到一个鸡蛋和一个鹅蛋。老太太把这两个蛋孵出小鸡和小鹅。它们长大后生了许多的蛋,老奶奶把这些蛋分给周围的邻居。从此,巷子里鸡鹅成群,满巷传出鸡鹅的叫声。于是乎,这条巷子就叫“鸡鹅巷”。 高知府听后揺摇头说:“杜撰!杜撰!无稽之谈。此说法实事不清,不能认定,依‘法’驳回。”
精明的知府大人这次是微服出访,自然与民众无隔阂。他仔细走访观察了小巷的街市后,发现市面上全是由猎人直销野鸡、野鸭和野鹅。于是就礼贤下士,向猎人们虚心求教捕获这些飞禽的来龙去脉。猎人们见这位文化人如此温良恭俭让。毫不迟疑地讲述了捕捉野鸡、野鸭、野鹅的奇闻趣事,还邀请他去观摩狩猎。知府大人“受宠若惊”,欣然地接受他们的盛情之邀一同前往。事后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以飨读者。
上世纪60年代鸡鹅巷
第一枪,泊岸惊奇擒野鸡
湖乡人生擒野鸡,是高知府平生第一次耳闻目睹的新奇事:
野鸡又叫山鸡,它的长像十分美丽。雌鸡的尾巴稍短一些,雄鸡的尾羽稍长一些,两颊还长有鲜红色的肉冠。它们全身的羽毛都很靓丽光泽。人们常把它的羽毛做成装饰品。在戏台上,野鸡的尾巴被连结成长长的羽毛杆插在扮演武生的头盔上。
猎人事前将拾来的野鸡蛋先孵化成小鸡,再选择其中的雌鸡加以培养驯化,使之成为勾魂摄魄的“媚子”。猎人除了掌握公野鸡“宁为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特性外,还得了解野鸡善于跑路,不宜久飞的特点。捕捉野鸡时,猎人选择野鸡经常出没又不便于行走的江河、湖泊的岸边林子。在这里,猎人放出媚子来引诱,自己却躲在附近隐蔽起来。当媚子施放出“荷尔蒙”发出悦耳的“喔!喔!”鸣叫声时,一大群野鸡被引诱飞来。当它们围着媚子欢欣跳跃,翩翩起舞跳起倫巴和的士科的时侯,猎人突然放统鸣枪。逼得受到惊吓又不能远飞的野鸡不顾一切地往附近的草丛里钻。由于过度地紧张,往往顾头不顾尾,只知道把头部隐藏好,却不管自已的屁股和尾巴还露在外面。所以枪响之后很容易生擒到它们。
知府大人观赏到生擒野鸡的实况后,拊掌叫绝,感受到无比的乐趣和刺激,情不自禁地摇头晃脑朗诵起《论语·乡党篇》:“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第二枪,泊岸惊奇擒野鸭
在从前,洞庭湖一带常见成群成片的野鸭飞驰,不计其数,可谓司空见惯。当年它是常德滨湖地区最常见的水禽之一。野鸭的飞行能力很强。这是因为它的翅膀十分强健,翅羽长齐,不仅能从陆地上起飞,还能从水面直接飞起,所以它飞翔得很远很远,平日里是很难捉到它的。
高知府有幸跟随猎人观赏到用40斤重的火枪捕猎野鸭的情景。这是一种集体性的围猎活动。首先选址在适合捕猎的柳叶湖、沾天湖、冲天湖、西洞庭湖等湖泊港湾,然后沿着湖岸挖掘许多坑洞,埋伏30至40枝火枪。并从不同的角度将火枪架设好,使之能瞄准一大片目标,狙击手就隠藏在坑洞里。另一批猎人则驾着小船慢慢地接近野鸭群,逼迫野鸭进入有火枪埋伏的范围内。野鸭进入伏击区后,猎人放出猎狗在湖岸边来回地蹦蹦跳跳,吸引野鸭爭先恐后地赶来观看猎狗的奇特“表演”,它们不知不觉地全都进入了包围圈。到这时,藏在坑洞里的猎人们几乎是同时点燃引火线,枪声顿时大作,惊天动地。枪响之后,满湖漂浮的死伤野鸭,少则几百只,多则几千只。
此时此刻的知府大人似乎忘记了眼前见到的野鸭惨状,却回味起当初野鸭欢乐时的情景。不禁诗意大发,揺晃着脑袋,吟咏起宋代诗人苏轼的那首著名的《惠崇春江晚景》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笫三枪,泊岸惊奇擒天鹅
野鹅又叫大雁,常德人称为天鹅。它是大型野生水禽之一,它们春天北去,秋天南来,从来不失信。高知府在辽宁故乡时,毎逢春夏季节都能见到它。如今在常德遇见这些故旧,感到特别地的由衷高兴。
野鹅肉是一种难得的上等佳肴,被誉为“肉中之王”。 故有“闻到雁肉香,神仙也断肠” 之说。难怪高纲上任常德知府时,它被用来当作主菜接风洗尘。
天鹅保持一种稀有的“终身伴侣制”。它在常德越冬时,不论是取食或者休息都是成双成对不分离。只要其中一只死亡,另一只竟能终生单独的生活为之“守节”。每到秋冬的夜晩,天鹅栖息在湖边的沙洲上交颈而眠,只有孤鹅因无配偶被发配在附近站岗放哨。老练的猎人首先将火把往空中晃动。哨鹅立即发现并叫醒众鹅,众鹅醒来后仔细观察没有发现“情况”, 又重新交颈安睡。猎人又将火把往空中一晃,哨鹅又叫醒众鹅。如此反反复复,发怒的众鹅将这只谎报军情的哨鹅“驱逐出境”,从此放心大胆地去睡觉。这时候的猎手便迅速地冲入鹅群之中开枪射击,收获不菲。
细心观赏狩猎天鹅的知府大人,此时此刻触景生情,感慨万分。蓦然回首忆起了在故乡见到它们时,它们是何等的自由自在,纯真与善良,那边飞边鸣,发出“伊啊!伊啊!”的叫声至今仍萦怀脑际。如今它们却身首异处,高知府不由得借用唐代诗人韦承庆的《南中咏雁》一诗叹曰:“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抒发出由衷的伤感之情。
以“对”为单位的分类
鸡鹅巷是贩卖鸡鸭鹅的主要场所。出售野鸡、野鸭、天鹅的猎手们十分慷慨大方,从来不斤斤计较。售卖时总是以“对”为单位分类售卖,故有按“一鹅、二鸭、三、五、八爪子”的分类行语。意思是,天鹅是大型鸟类,最大的身长有5尺,体重可达20市斤,一只大天鹅算一对。黄鸭体重小一点,二只才算一对。“爪子” 指的是普通的野鸭或野鸡。它们之中较大的三只算一对,较小的五只算一对,最小的八只才算一对。
高知府对常德独特的湖乡风俗感到特别的新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反映常德风情诗词。在他的《武陵(常德)风俗词》中有一首就是赞扬常德人打魚又狩猎,生擒野鸭与天鹅的情景:“渔家设网更张罗,雪后川湖水族多。贱卖白鲦共黄鲇,生擒野鸭与天鹅。”至今广为流传。
古往今来
被誉为“桃花源里的城市”的湖南常德市,十分注重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如今打猎赶山,捕捉野鸡、野鸭、天鹅的狩猎活动早已绝迹。只有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捕猎习俗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过去天空中很少见到雁阵和雁鸣声。而今却经常看到它们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伍,在城市的上空边飞边鸣。它证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包容,和睦相处。
今日鸡鹅巷
(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 何绍喜 曹先辉)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