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地名故事:穿紫河
穿紫河的主河道原名穿紫桥港,又称沙港。因港内曾有座名叫“穿紫桥”的木桥,港名便以桥名称为穿紫桥港。清嘉庆《常德府志》记载:“穿紫桥港:府西八里。” 后因地貌和水系的变迁,港变成了河,遂改称为穿紫桥河。
曾经是第二环护城河
穿紫河曾经是江北城郊的第二环护城河水系,第一环护城河(便河)在1986年治理时改建成暗渠后已不复存在。随着城市西移北扩,穿紫河逐步形成了一条全国少有、湖南独有的穿城河水系。这条水系位于常德城市的江北城区,它东起南碈,西至竹叶港,途经沙河、三闾港、姻缘桥河、穿紫桥河、长港、白马湖、李仁垱、仁智垱、费家湖、新河渠等沟港。全长17.3公里。东西两头仅与沅水一堤之隔,东北角与19.76平方公里的柳叶湖相通,呈“Y”字形分布。它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常德城市“金腰带”。
穿紫河水系在南碈建闸前与沅水直接相通,水质情况也较好。为了根除城区洪涝水患,1952年南碈建闸后,穿紫河因水系改道被切断了水源补给,沅江之水再也不能畅通穿紫河,于是乎,流动水体变成了静止水体,需要人工治理。
穿紫河上每一座桥梁都蕴涵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它由东至西先后建有13座桥梁。分别是: 建设路上的建设桥,沅水一桥北段的楠竹山桥,青年路上的三闾桥,洞庭大道的柏园桥,朗州路上的朗州路桥,丹阳路北段的七里桥,紫缘路上的紫缘桥,武陵大道的穿紫河桥,朝阳路的长胜桥,皂果路北段的白马湖桥,常德大道东段的姻缘桥,常德大道北段的新河渠桥以及常德大道西段的新河桥。它们构成整座城市的交通纽带。
一条被历史文化浸润的河
穿紫河蕴藏有厚重的湖湘水文化,它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常德城市历史人脉。
1996年,常德文物部门从穿紫河畔的南坪乡南坪村发掘战国时期的墓葬和汉代家族土墩墓50余座。出土的战国早、中、晩期和西汉中晚期以及东汉早期的器物十分丰富。2010年,考古人员又在穿紫河社区所辖的夏家岗抢救性发掘新莽时期至东汉时期的土坑墓及砖室墓6座,出土各类陶器、滑石器、铜器等随葬器物30余件。其中首次发现在西汉时期曾一度盛行的家族土墩墓群,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素材。
(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 何绍喜 曹先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