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计划总结

常德市民政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

2021-03-04 16:22 来源:市民政局
字号:【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今年民政工作的完美收官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全市民政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民政厅的正确指导下,紧盯今年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工作责任、创新工作举措,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上下齐心,共克时艰,稳中有进,各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为“十四五”顺利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回顾2020年工作情况

(一)聚焦重点领域,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市民政人用实际行动展现了责任与担当,到目前为止,全市281家民政服务机构,所有服务对象都是安全和健康的。

1.提早部署。根据疫情发展形势,提前预判、迅速反应,早在1月22日市民政局就下发了紧急通知,严格按照八个最严和六字诀要求,第一时间全市养老、儿童、精神卫生等集中供养机构实行封闭式管理,救助中心从严检查进出人员,暂停殡葬祭扫等工作。出台多个文件,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责任,明确工作目标。编写并印发《民政服务机构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2600余册全部分发到全市民政服务机构。

2.加强督导。2月22日,曹立军市长、龚德汉副市长亲自带队前往养老中心、敬老院等民政服务机构进行了督导和检查,对民政系统防控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月26日,周德睿书记,龚德汉副市长又专程前往石门县检查督导乡镇敬老院抗疫工作。疫情期间,市局也分成6个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先后开展了3大轮对养老、儿童等民政服务机构全方位的督查,下发2期督查通报。

3.全力救助。秉承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理念,建立了因探亲、旅游、务工等原因滞留本地的外来人员遇困的救助机制,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被救助人员暂时无法办理相关手续的,采取一事一议,先救济再补办手续。疫情以来,全市实施临时救助1.9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800万元,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300余人次。

4.慈善募捐。从2月1日起,常德市慈善总会向全市发出了募捐倡议,依法依规开展了慈善募捐活动。同时,规范各级开展慈善募捐活动,并要求按照《慈善法》加强对疫情期间款物的接收、使用、管理、统计和公开,做到专款专用。全市各慈善机构收到疫情防控总捐款2584.46万元,捐赠人次达2000余人次。2月18日,市慈善总会向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捐赠了200万元资金和7350套向德国采购的医用防护服。此外,我们还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组织专业队伍驰援武汉、引导社会组织参与防控,动员社工、志愿者、基层群众开展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等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各区县市也层层发力,有效保障了疫情下民政各类服务对象的生命安全及精神健康。

(二)聚焦困难群体,筑牢基本民生底线

1.提高兜底保障标准水平。从2020年1月1日起,全市实现城乡一体的区县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625元/月,其他区县市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560元/月和390元/月,城乡月人均救助水平分别达到383元和225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到8760元/年和6000元/年;特困供养护理补贴按照全护理6000元/年、半护理3000元/年、全自理1550元/年执行;残疾人困难生活补贴和残疾人重度护理补贴标准统一达到70元/月;集中供养、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分别提标到1350元、950元。截至目前,全市在保低保对象148197人、特困人员40503人、兜底保障对象68256人,临时救助42336人。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77041.58万元,其中城乡低保资金44404.52万元、城乡特困供养资金27751.63万元、临时救助资金4885.43万元,有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同时,累计发放残疾人“两补”资金7840万元,为1161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补贴880多万元。

2.全力保障退捕渔民基本生活。经比对建档信息,截至目前,全市退捕渔民共纳入城乡低保319人、城乡特困人员14人,实施临时救助3414人,50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共发放禁捕退捕渔民基本生活救助资金约500万元。

3.建立物价补贴机制。今年因疫情影响,3—6月份按照200%进行补贴发放,共开展价格临时补贴9次,累计发放167万人次,补贴6693万元。利用低收入家庭认定平台实现精准救助。各单位主动实现数据对接,实现救助政策、救助对象、救助信息等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全面铺开本地救助申请家庭收入和财产核算细则,做到社会救助“凡进必核”和“动态管理”两个100%信息精准化核对。截至目前,今年共核对199542户395667人次,检出有效信息608649条。

(三)聚焦群众关切,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1.持续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机构建设方面,今年全市新建160家养老服务设施,均已投入运行;继续对乡镇(街道)敬老院公建民营和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社会化运营,已经实行公建民营的有13家;引进1家国内大型养老企业,打造常德养老标杆项目,带动引领常德养老市场。提升服务质量方面,启动全市居家养老照料中心星级评定工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开展全市养老机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抽查,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全覆盖检查。全年共检查机构243家,涉及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发放隐患整改通报10份;继续扩大养老服务补贴对象范围,今年全市享受养老服务补贴对象有8386人,信息均已录入省养老服务信息系统;邀请专家对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共培训500名;制定《养老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成立养老服务质量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对全市12家敬老院逐项检查整改,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配备完善微型消防站、健身器材、文娱设施,并对部分敬老院开展适老化改造升级,切实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今年共迎接市人大视察、调研4次,都对我们的养老服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2.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格局。一是重点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工作。出台了《关于印发<关于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常基办发〔2020〕1号)。抽调专门力量,对全市2262个村(社区)包括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建立了工作台账。针对“三项清单”工作(即村(居)委会依法自治事项清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负面事项清单),我们已进行了前期大量的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为出台全省“三项清单”文件提供了宝贵参考意见和依据。二是大力开展社会组织管培。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扶贫帮困、矛盾化解、志愿服务、特殊群体帮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开展社会组织清理规范工作,截至目前,完成40家僵尸社会组织的退出工作,其中注销22家,撤销18家;常态化推进非法社会组织打击工作,共查处1家,其中联合公安、民宗部门取缔非法宗教组织1家。全面推开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工作,多次召开脱钩工作部署会、培训会,分别对各区县(市)和市本级业务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商会进行了脱钩工作指导。各地已启动部署脱钩工作,对标对表,梳理形成了本地脱钩名单。目前,已有72家协会办理脱钩手续。顺利完成第二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初赛和决赛。三是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社工报考,今年我市报考初级社工师498人,中级社工师297人,高级社工师7人,报考率位列全省前列,同时,开设了培训班,开展考前培训,提高参考通过率;打造“民政+社会工作”品牌项目,将武陵区社工站项目推荐申报建立全省乡镇(街道)社工站项目专家联系点;投入22万元与深圳社工学院签订了《乡镇(街道)社工站能力支持项目》协议,对全市乡镇(街道)社工站进行能力扶持。引导“两工(社工、义工)”参与疫情防控,疫情期间全市参与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各乡镇(街道)社工站社工277人、志愿者2.15万人,服务各类对象78.84万人次。四是规范社会事务管理。持续开展“三禁止、两规范、一打击”殡葬秩序整治行动。新建的农村公益性墓地基本实现了节地生态安葬。鲜花祭扫、网上祭扫、集体代祭祀等多种祭扫纪念方式逐步推广。出台了《常德市城区城乡居民基本丧葬服务费免除和节地生态安葬奖励实施细则》,采取减免费用或提供补贴等方式,为市城区实行遗体火化的逝者家庭提供进一步的惠民政策,最高可获补贴3060元。开展“救助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并召开了专门会议,下发了实施方案,建立了工作联系机制。

3.统筹推进各项专项事务。一是持续提升区划地名管理水平。稳步推进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组织开展地名故事征集,完成常德—怀化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二是着力优化婚姻登记管理服务。积极开展婚姻档案电子化归档工作,全面提升婚姻登记窗口服务水平,办证准确率和登记合格率均达100%。三是大力实施慈善救助。启动了“向日葵——常德市白血病儿童慈善援助”公益项目和“守护光明——关爱抗疫人员眼健康公益行”项目。截至目前,全市慈善共救助困难群众1200多人次,发放救助金510万元。

4.努力构建“十四五”规划体系。一是起草规划。从今年3月起,就成立了领导班子、搭建工作专班,多次召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专题会议等专项研究民政“十四五”专项规划工作。通过2个月的调研和起草撰写,最终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常德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1个总规划和《常德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及《常德市“十四五”殡葬事业发展规划》两个子规划。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和构建七大体系。二是争取入库。通过收集和整理,确定了涵盖以养老服务、儿童福利和社会事务3大类共128个“十四五”期间民政事业项目,建筑总面积达388.049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72.9955亿元。其中,养老专项规划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完成69个养老项目建设,拟投资137.411亿元;殡葬专项规划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完成37个殡葬项目建设,拟投资25.713亿元。目前,全市已有7个重大项目纳入到国省规划项目库。

二、谋划2021年民政发展

1.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差水平。加强全市低保动态管理,完善低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机制,巩固社会保障兜底作用,深化精准识别、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开展动态管理,持续推进城乡一体救助,提高精准救助效率。

2.进一步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重点督导市第三福利院老年养护中心改扩建、常德乐尊城国际康养城、桃源县桃花缘国际康养中心一期、石门禾田十九峰森林康养中心、安乡县康复莱颐养院项目建设。加强养老服务业信息化建设,做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市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中心和各区县市(管理区)未保中心建设,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利用好各村(社区)儿童之家平台,引进儿童服务类专业社会组织,进一步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3.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继续开展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双十佳”评选活动,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宣传推介。指导完成全市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换届选举结束后,指导村(社区)健全以党组织为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完善村民自治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村(居)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居)“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扎实开展建墓地专项整治成果巩固提升行动。继续加大殡仪馆、县级公益性骨灰堂、乡镇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4.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强培育发展,指导各县(市、区)做好农村类社会组织登记,加大发展农村类社会组织的力度,发展培育一批注重基层治理、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类的社会组织。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联合工作机制,落实《常德市社会组织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办法》,建立起全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5.进一步规范区划地名管理工作。继续加强地名普查成果转化,讲好常德故事。以常德、桃花源等地名为主题,提炼打造推广1-2个精品地名故事,传承常德文化、凝聚常德乡情、服务常德发展。规范建立行政区划、地名信息档案,完善地名信息数字信息系统,指导县市区、乡镇(街道)依法规范开展行政区划变更工作。加强市城区路名牌和居民门牌维护管理,推行县城区、镇集镇路门牌规范化建设,推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发展。

6.进一步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提高全体民政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意识,坚定政治定力,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围绕建党100周年精心组织、认真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展示民政队伍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教育引导民政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