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与书院洲
安乡县深柳镇城北的松滋河东岸,有一座美丽的绿洲——书院洲。《直隶澧州志》记载:北宋参知政事、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曾在这个“绕洲芦苇似碧城”的兴国观读书。
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好学力行,出仕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主张推行法制,注重农桑,改革军制,巩固边防。他的文治武功,彪炳青史,死后谥文正。尤其是他在《岳阳楼记》中抒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抱负,为历代志士仁人所仰慕。
范仲淹怎么会到安乡来读书呢?《安乡县志》和省、府、州志给我们记述了一个美好的故事:范仲淹少年时,随着出任安乡县令的继父朱氏来县,于兴国观东侧的书舍下榻,刻苦攻读。他当时名叫朱说(同悦),生活简朴,有时候用姜、蒜做咸菜,把一大碗粥划开,分两三次吃(见“断齑画粥”故事)。兴国观的司马老道士看到这位公子年纪小,志气大,每天学文练武,十分勤奋,又不摆少爷架子,亲切待人,就热情地照料他(见《直隶澧州志-人物志·方外》)。书舍周围环境优美,窗前丛丛芭蕉,绿叶掩映,每当“骤雨来集,秋风送晌,飒然可听“,诗意盎然(见安乡八景之一“书台夜雨”),这时他走出书斋,到观前散步,乘兴登临高阜之上,远眺黄山梁药,俯视县城闾里,目送洪波直下洞庭,浩然之气油然而生。近处,芦洲青青,风帆片片;东北有碧绿的田园,村舍点点,风光幽美。但好景不长,转念间,他想到遭受水害兵祸的老百姓,忧国忧民之志激荡胸怀。
安乡县人民是敬慕范公的。据县志记载:本邑人王凝“从范仲淹学于洪州(饶州)官所”,后来进士及第,官至岳州司理。王法官必定把老师的德行告诉过子弟和乡亲,于是“士民争慕之”,把范公的书舍作为纪念他的祠堂。南宋庆元年间丙辰(1196年)即范仲淹逝世144年,范处义以殿中侍御史持节荆湖北道,来安巡视,见“文正范公读书堂在焉”“邑人即其读书之堂而祀之”,晓喻县令刘愚,将“读书堂”扩为“范文正公读书台”。县令刘愚欣然照办,画像供奉,并置祭田。澧州名流王仁于庆元丙辰四月既望作了《重修范文正公书台记》。
经过宋、元、明、清四代,多次水淹、兵燹,供神道的兴国观已然湮没,而范公书堂仍然存在。乾隆乙丑年(1745年),知县张绰和本县文人胡世琦等在堂址垒石台,建楼阁,设义学,周围“植柳数百株,颜日:深柳书院”。以后经过乾隆乙卯年(1795年)到嘉庆壬申年(1812年),几度修缮、扩建,“规模宏焕”。正殿三间,上悬摹写的康熙御翰“济世良相”大匾。殿东有讲堂三间,殿后有学楼三间,左右有厢房六间,还有门楼一座,划的祭田把今天的书院洲也囊括了。
(安乡县民政局 何俊 李世俊 张丽萍)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