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问题”面面观
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超过3亿人有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此外,三四线城市失眠人群占比36.58%,其中学生和上班群体占比超过六成。
市康复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秦鹏介绍,根据国际疾病诊断分类,睡眠障碍被单独列为一类疾病。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症、睡眠相关呼吸障碍、中枢性嗜睡症、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睡眠异态、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其他睡眠障碍等。
睡眠问题年轻化
秦鹏表示,现代人工作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生物节律紊乱、年龄增加等因素,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形式有失眠、嗜睡、梦游症三种。以门诊日常接诊来看,睡眠障碍的人群从中年人为主到现在全年龄段覆盖,特别是在失眠人群中,年轻人开始逐渐增多,甚至呈现低龄化趋势。
“生活、学习压力、电子产品、夜生活丰富、晚睡拖延症等,都是导致年轻人失眠的原因。”秦鹏说。此前,他接诊的患者中,就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睡眠问题,大多都是学习繁重、压力过大导致的。
此外,越来越多人加入主动熬夜大军,照亮“国民夜经济”的“萤火虫”一族出现,大多数为年轻人,“睡得晚”“睡得短”“睡得浅”成为他们的睡眠常态。
秦鹏曾接诊过一位互联网从业者张先生,白天要整理收集各种数据,面对随时准备交接的工作压力,只有晚上躺在床上才觉得是自己的时间,一定要“报复性”地刷手机到凌晨才肯睡觉。长期下来,小张从主动熬夜变成了长期失眠,夜晚想睡也睡不着,这才来就诊,解决自己的睡眠问题。
根据报告显示,“996”工作者、00后和年轻妈妈也是“萤火族”中的典型人群。00后学生党娱乐学习两手抓,而年轻妈妈处于职场和家庭双重压力中,工作+带娃忙不停,20%的人甚至天天熬夜。
睡眠障碍是疾病,需高度重视
是不是一失眠就需要看医生呢?秦鹏说,几乎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失眠,但不是一失眠就需要看医生。情绪波动较大、睡眠环境改变时、重大事件发生时,出现偶发失眠的情况属于正常现象,无需看诊。
但是,根据国际睡眠标准判定,每周3天以上,并至少持续3个月的睡眠紊乱,被认为是慢性失眠症;如果失眠持续3周左右,则属短期失眠症;失眠程度比较重,甚至常常整夜不眠,对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影响很大,这些情况就需要看医生。
秦鹏表示,大部分人都有一个误区——觉得睡不着吃点促睡眠的药物睡就好了。但事实上,睡眠障碍是一种疾病,拖得越久越难治,而且对身体危害挺大,同时也容易引起焦虑症、抑郁症,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明显下降,伴随神经元细胞营养不良、萎缩,乃至凋亡,血脂代谢出现紊乱,容易沉积在心脏、脑血管的血管壁上,动脉硬化,导致冠心病或者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不仅失眠问题被忽视,在生活中,很多人认为打呼噜是睡得香的表现,也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秦鹏指出,打呼噜是病,事实上,它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据统计,在每5位打呼噜的人中,就有1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睡眠时,呼吸反复停顿为特征的睡眠障碍,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如果得不到重视,会影响睡眠、降低血氧饱和度,进一步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脑梗、脑出血、糖尿病、呼吸功能不全,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痴呆等神经精神症状,对孕妇及胎儿也会造成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在深夜睡眠过程中发生猝死。
秦鹏介绍说,打呼噜的病人不一定睡眠呼吸暂停,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都有打呼噜,所以,睡眠过程中既有打呼噜又有呼吸暂停的人,就要特别注意。如果出现了明显的呼吸暂停,造成明显缺氧,继而身体产生各种各样的损害,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内分泌紊乱、情绪改变、精神障碍等,就说明需要干预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先进行筛查,确诊后规范治疗。
有睡眠障碍群体要及早接受治疗
秦鹏建议,睡眠不好的人群,一定要查找原因后接受治疗。
治疗睡眠障碍也并不是“吃点药”那么简单。秦鹏表示,比如常见的失眠症,有时候是独立的问题,但更多时候是焦虑症、抑郁症或其他身体疾病引起的一种表征,因此治疗方式是不同的。对于单纯的失眠患者,医生更倾向于非药物治疗,主要采取“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即通过睡眠控制、刺激、放松训练等方式,来改变导致失眠的行为和认知。而如果失眠是继发于精神和躯体疾病,那么治疗这些疾病才是关键。
秦鹏也提醒市民,睡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生理现象,睡觉的质量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市民尽量要保持规律的作息,少熬夜甚至通宵,按时睡觉。如果一旦出现一周3天以上睡不好,生活、情绪受到影响,就应及时就医调理。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