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区党建引领社会组织 多元参与社会治理
近年来,武陵区民政局高度重视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培育,以党建为引领、多措并举,促进社会组织发展逐步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并在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等方面,注重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截至目前,全区共登记社会组织363个,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1108个,涵盖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公益慈善、社会服务等众多领域,成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
坚持党建引领,确保社会组织政治方向
武陵区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挥了政治引领和确保发展方向的作用,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2017年,成立武陵区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后,立即着手建立了“底数清、情况明,动态管理、定期更新”的党建工作台账,积极加强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覆盖”。在综合党委的倡议和引导下,社会组织党组织通过“党建+公益”模式,发挥了服务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与作用,在疫情防控、矛盾调处、政策宣传、关爱特殊群体等方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深入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坚持走在前、作表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助力武陵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发挥专业优势,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近年来,武陵区针对不同领域社会组织的各自特点,采取发挥专长、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平台共享等有效手段,不断地把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党建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最大限度激发社会组织链接资源、信息灵通、专业人才等优势,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在社会工作方面,武陵区社会工作者协会以党支部为核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通过以武陵区社工总站为枢纽,在全区14个乡镇(街道)建立社会工作服务站点,运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力量,将武陵区社工站建成精准基本民生保障的触角、增厚基层社会治理的抓手、提供基本社会服务的载体。深入开展了社会救助、儿童关爱保护、城乡社区建设、为老服务等四大民政领域的多项服务事项,并立足乡镇(街道)实际情况,积极整合个人、家庭、政府及社会资源,为辖区内老年人、留守儿童和青少年、残疾人以及其他困难群众,提供综合性社会工作服务,同时挖掘社区志愿者,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链接整合多方资源,激活社区内在动力。2022年以来,协会开展了各项社区公益文化娱乐活动87场;链接资源折合金额近11万元;上门探访民政对象783个,接受来访对象咨询147人次,实施个案介入帮扶32个。同时,结合每年的社会工作宣传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宣传方式,广泛宣传社工理念和知识、展示社工服务项目成果,全方位、多角度地将社工理念和社工人才队伍映入公众视野,为社会工作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武陵区社会工作者协会链接社会资源开展活动照片)
在禁毒工作方面,武陵区致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业务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利用人才专业优势,组织社工们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开展禁毒工作,紧紧围绕“禁毒防毒走进校园”、“禁毒宣传进万家”等主题,通过宣传动员群众参与网络答题、参与禁毒宣传直播、制作禁毒宣传短视频、禁毒知识宣讲等方式,深入校园、社区宣传禁毒知识、毒品危害,提高了社会对新型毒品的识别、拒绝能力,切实提升了群众对禁毒知识的知晓率,有力增强了全区禁毒社会化工作的专业性。今年,致善社工开展禁毒知识宣讲共33场;在6月开展的“禁毒宣传进万家”活动中,致善社工们在大街小巷宣传动员群众参与网络答题活动,武陵区参与答题率全市第一。
(致善社工参与“禁毒宣传进万家”网络直播活动与开展禁毒知识宣讲活动照片)
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推动基层治理落到实处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依托。武陵区因势利导发挥社会组织点多、面宽、力量大等优势,推动建立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有序衔接、高度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局面。
在社区治理方面,涌现出了“武陵红志愿者联合会”、“和事佬工作室”、“姚跃林工作室”等一批社区社会组织,他们以党建为引领,扎根社区,了解民情民意,在反映公众利益诉求、处理社会矛盾、预防突发事件及维护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充当了社会融合的“粘合剂”和社会矛盾的“稀释剂”。这些社区社会组织将社区退离休党员、干部号召起来,充分发挥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带面,以党员带动群众,以党员同志为基础,发展社区志愿者,引导志愿者们积极参与义务治安巡逻、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社区内矛盾纠纷调解、生活帮扶等志愿服务,在社区居民中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形象,获得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一个党员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行动是最有力的带动,示范是最鲜明的垂范,党员志愿者们通过行动带动居民积极参与到各种公益活动中来,积极倡导社区居民互助,共同推动社区建设共管共治、共建共享。
(社区居民为“和事佬工作室”送锦旗照片)
武陵区不断探索创新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动方式和内容,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优化治理结构,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格局。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