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动态>详细内容

常德地名故事:烟包山文化遗址

来源:区划地名科 2021-07-23 17:28 字体:【

烟包山文化遗址位于草坪镇的放羊坪村,离鼎城城区大约十公里,距草坪镇政府600米,遗址东面是烟包山,东北是中寨子,西面是农田和河滩,正南100米处是枉水河的竹根潭。挖开表土5公分就可以看到文化层,土质呈黑灰色,文化层中有陶片,陶质为泥质灰陶、夹沙陶,器物有鬲足,可见纹饰有蓝纹、粗绳纹、麻面、寿面等,总面积约100多平方米,属龙山文化遗址。距今4500年前,我们的祖先便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着古代灿烂的文化。

烟包山文化遗址所在的这个村庄,名叫放羊坪,早在八九百年前,也就是宋建炎四年(1130),钟相、杨幺在这一带领导农民起义,在草坪境内建有东、中、西三寨,中寨子就是文化遗址所在地,因此,我们不妨给大家说说放羊坪的故事。钟相是草坪附近的天子岗人,那里现在是许家桥回维乡双堰村,相传南宋时期,朝廷昏庸,奸臣当道,强征民夫,搞得民不聊生,怨声四起。钟相便利用巫  教,组织农民,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主张,声势浩大,所向披靡,占鼎州、澧州、潭州、岳州等七州十九县,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钟相被推为楚王。南宋朝廷见起义军如此神勇而惊慌不已,忙派重兵镇压,钟相因被浮而牺牲。

钟相牺牲后,杨幺被拥为起义军新领袖,称大圣天王,继续率兵与守敌斗争。

杨幺为防御敌人,大修防御工程,连续建起2公里长的东、中、西三个寨子,三寨连成一体,形成一条拦水长堤,一旦发现敌人从北向南侵入时,起义军就掘堤泄水淹死敌人。

时隔不久,在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义军从远处看到有成千上万的敌军打着灯笼火把正向起义军冲来,于是随着部首一声令下,千米大堤速放泄水,洪涛翻涌自上而下,不到一会,只见敌军全无,火光全灭,义军都欢呼在胜利之中。

到了次日清晨,当地老百姓见到成百上千的羊被大水冲死后遍地都是,还发现冲死的羊角上都挂有一个能点亮的灯笼,义军得到消息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敌军是在羊角上挂灯笼放羊代兵,达到让义军自毁防御工程的目的。宋军见起义军堤坝已掘,再无水患,不日便派大批兵马镇压了起义军。因此,放羊坪地名就是因为敌军羊头上挂起灯笼代兵诱敌放出了大批羊的故事所得来的。现在我们看到三处残堤址就是没有被水冲垮所残留的部分。当时由于天气热,一些被冲死的羊从上直下漂流到二里岗的一座桥上被拦住而腐烂。后来人们把这座桥就叫“羊拦桥”,现在斗姆湖街道的阳南桥村就是因此演变而来。

da6746534e2546b8b7b7ec58257df0d6.png


在烟包山文化遗址上搭建乡村大舞台

朋友们,放羊坪的故事就讲完了,它与我们的文化遗址似乎没有多大的关系,但仔细想想,这里面是否也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呢?它说明这块宝地是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它是经历沧桑历史的见证,沟起我们某些联想和思考。

(供稿:何绍喜  杨长庚)